期刊介绍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月刊,是面向全国糖尿病患者及关注糖尿病人群的国家级糖尿病科普教育期刊。本刊1998年以内...《糖尿病新世界》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主办的月刊,是面向全国糖尿病患者及关注糖尿病人群的国家级糖尿病科普教育期刊【详细查看】
期刊导读
- 03/08切掉大半个胃,只为了治疗糖尿病?减重手术治
- 03/08它已超过糖尿病,成为我国第二大慢性疾病!再
- 03/08糖尿病的“元凶”找到了,升血糖的不是糖,而
- 03/07远离糖尿病,吃饭两不要,晨起两坚持,恭喜你
- 03/07糖尿病的“清洁工”,每天来一点,让你远离三
它已超过糖尿病,成为我国第二大慢性疾病!再
【作 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 要】:当大家还在与“三高”如火如荼地展开斗争时,“第四高”已经悄然出现,并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它就是高尿酸。 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经高达1.7亿人,也就是说
当大家还在与“三高”如火如荼地展开斗争时,“第四高”已经悄然出现,并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它就是高尿酸。
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经高达1.7亿人,也就是说,几乎每10个人里就有1人“尿酸高”,而且这个数字仍在逐年上升。最近两年,高尿酸血症已经超过糖尿病,成为了我国第二大慢性疾病。
那么,高尿酸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当人体内代谢紊乱时,嘌呤就会致使血液中的尿酸不断增多,从而引发高尿酸。高尿酸对全身都会造成损害,而且损害过程大部分是“静悄悄”的,所以患者通常很难察觉。
伤关节
高尿酸对人体最常见的危害,就是导致痛风。当尿酸沉积在手指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软骨等位置时,就会产生炎症反应,各个关节发生红肿、疼痛,久而久之炎症反应不断加剧,就会造成痛风性关节炎,关节功能下降,甚至可能发生关节变形。
据统计,约有5?0?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患者年龄层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面临着痛风的威胁。
伤肾脏
肾脏是尿酸代谢的场所。但体内尿酸过多时,肾脏代谢负担就会过重,尿酸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直接导致肾小管出现间质沉淀。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各类肾病的发生,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尿毒症和肾衰竭。
伤胰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高尿酸与糖尿病其实也是一对“难兄难弟”,约有25?糖尿病人都合并有高尿酸血症。
一方面,高尿酸会损伤胰岛β细胞,诱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或是糖友病情的加重;另一方面,糖尿病人因高血糖环境造成肾脏尿酸排泄功能异常,血尿酸生成相对有所增加,而胰岛素抵抗更可加强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不断恶化。
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高尿酸血症会加重2型糖友的代谢紊乱,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是促发糖友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所以可以说,2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其实互为因果关系,两者合并会加速糖友健康状态的下降。
伤血管
当血液中的尿酸超过人体的溶解度,就会形成结晶,损害动脉血管上的细胞,刺激血管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栓和斑块,严重时还会造成心梗和脑梗。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尿酸盐会通过嘌呤代谢的方式,促进高血脂的发生。
定期检查
高尿酸患者在初期时一般不会表现出特别的症状,所以只有通过定期检查来发现问题。那要查尿酸,是不是就要进行尿检呢?
事实上并非如此。尿检又称尿常规检查,一般包括11个检查项目,如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酮体、尿糖、白细胞、亚硝酸盐等,并无法直接检测出尿酸水平;而血生化检查,则可以通过抽取静脉血来查得血尿酸水平,所以血检才是我们通常用来查尿酸的主要检测方式。
一般来说,成年男性正常的血尿酸值在149~416μmol/L之间,女性正常的血尿酸值在89~357μmol/L之间。如果检测发现男性血尿酸数值长期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那就可定义为高尿酸,也被称为高尿酸血症。
建议糖尿病人、60岁以上人群、严重超重人群、绝经期以后的女性以及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的人群,每3个月做一次血生化检查,了解自己的血尿酸处于什么水平;一般人群可以每6个月进行一次血检。
只需30秒,家中自测血尿酸
另外,糖尿病人等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还可以在家中备一个血尿酸仪器,只需30秒钟就可以在家中自测尿酸水平。
其用法与血糖仪相似。使用前先用75?酒精对手指进行消毒,待酒精完全干燥后,用针扎指腹两侧取第二滴血,用仪器测量,约20秒后就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血尿酸数值。
小贴士
在进行血尿酸检查前3~5天,最好不要饮酒,酒精会严重影响尿酸值;测量之前切勿剧烈运动,否则体内会因三磷腺苷分解产生大量腺嘌呤,促使尿酸水平升高,影响医生的判断。
文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网址: http://www.tnbxsj.cn/zonghexinwen/2021/0308/753.html